close



因為姐弟倆前後中招,經過兩禮拜的隔離,也幸好症狀原本就不太重,很快地就生龍活虎,

倒是苦了老婆,跟著休假兩禮拜,但照顧病人可不比工作輕鬆,總而言之是辛苦了。



窩在家裡那兒也不能去,保護自己也要免於去傳染給他人的寶貝。

老婆真的是悶壞了,這兩個娃兒向來好生好養,很少讓我們多操心。

這一趟經歷,還是史上第一遭,當然希望也會是最後一次!



病毒是防不勝防,但如果就因此掉以輕心,中招機率勢必會多出許多。

所以在平日叮嚀孩子要勤洗手,全家的健康不光是父母之責,孩子的配合,

更能讓疾病無隙可鑽。



這一次也要感謝朋友們,給予我不少的寶貴意見,我有乖乖聽話,去搬了針對衣物及物品

的消毒清潔劑,以及台大醫療團隊研發的病毒崩。亡羊補牢猶未晚也。



腸病毒最明顯病徵,是為口腔內會潰爛的傷口,根本無法好好地進食,這樣如何

會有體力去對抗病毒,因此也是我不斷地告誡孩子,貪吃的我們這一家,一生病

了,最大受苦者就是本身,我想這一點也不好玩吧!



擁有健康的身體,才能夠到處趴趴造。(腸病毒到訪 7/9 - 7/20,永不再見!)




從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網站,下載了預防腸病毒須知。

腸病毒是一大類病毒的總稱,包括有「小兒麻痺病毒」、「克沙奇(Coxsakie) 」、
「伊科(Echo) 」,及一般腸病毒三大項,因為這些病毒都是可經由腸道引起感染,
所以在學術上統稱之為腸病毒,因為小兒麻痺在經過了多年的預防注射努力防治
之後,問題已經很少了,現在的問題是小兒麻痺以外的這些腸病毒。這些腸病毒
下面又可以再分為大約有七十多型
,國內所流行的腸病毒,大多以克沙奇病毒稱之
,因為手口足病以克沙奇病毒最常見。不同型的腸病毒引起的疾病種類也有些不同,
包括手口足病、咽峽炎、無菌性腦膜炎、肢體麻痺症候群、流行性結膜炎、心肌炎等。
因為有些不同的病毒也會引起相同的症狀,故手口足病這類的病症可能在同一人身上
發作幾次。


腸病毒的流行曲線是什麼?根據台灣地區歷年腸病毒疫情統計,腸病毒流行曲線形態;
第一形態,在4-6月,第二形態,在9-10月。隨著氣溫升高,腸病毒更為活躍,而對這個
蠢蠢欲動的夏日駭客,民眾該如何防範呢?

腸病毒也有三危?打擊腸病毒應針對高危險群,既能將傷害降到最低,又不致引起無謂
恐慌。根據歷年經驗,歸納發生嚴重病例的「三危」危險族群、危險期間和危險症狀。


腸病毒的症狀
大約感染病毒之後二至十天以後才信出現症狀,大多數人的症狀不重。
標準的症狀是口腔的後部、手「掌」、腳「掌」出現水泡、潰爛,在膝蓋與臀部也時常
看得到相同的水泡所以常稱了為「手足口症」。如果只有口腔「後半部」出現水泡,
其它地方沒有,則稱之為「咽峽炎」。最明顯的症狀是喉嚨很疼,不敢吃東西,口水變多
,同時也可能有高燒,平均七天會痊癒。有的小朋友也可能不出現標準的手足口症或咽峽炎
,只有一般的感冒發燒症狀,但是在發燒退了以後,皮膚會出現類似長痱子一樣,以軀幹
為主的全身性紅疹,醫學上稱之為「熱性疹症(febrile exanthematous disease)」。


如果合併有「昏睡」、「抽筋」、「嘔吐」等症狀則要住院處理而且可能有危險性,因為
可以合併出現無菌性腦炎、肺炎、心肌炎、心包膜炎及麻痺等併發症。其它的危險因子還
包括有:發高燒超過三天,血糖超過15Omg/dl,以及出現四肢無力的症狀等,都要特別注意。


腸病毒所引起的咽峽炎與另一種病「皰疹性齒齦舌炎(Herpetic Gingivostomatitis)」甚為相似,
但是「皰疹性齒齦舌炎」的潰爛位置是在口腔「前半部」,一樣會疼痛、流口水,但是
不是腸病毒造成的。


何謂「腸病毒333專案」?

腸病毒「三危」恰好都能用333描述,簡單好記。


1.第一危:
危險族群,3歲以下。根據1998年,腸病毒疫情統計,78%的死亡案例年齡小於3歲。


2.第二危:
危險期間,3天之內。腸病毒71型引起重症和死亡的病例,其發病到就診時間,平均3.4天
,許多病例在第三天之後才到急診或加護病房,以致搶救不及。所以發病的最初三天,
病情變化極不穩定,最需要密切追蹤。


3.第三危:
危險症狀有三,昏睡、持續嘔吐和肌躍型抽搐。針對腸病毒71型所引發的腦幹腦炎致死
及瀕死病例分析,發現這三種臨床症狀最有指標價值,若有上述症狀,必須以重症處理。


腸病毒感染途徑
第一飛沫感染:
咽峽炎發病初期兩週,病毒集中在咽喉,咳嗽所散布的飛沫就有病毒存在,因此腸病毒
疫情到達「紅燈標示區」,通常建議停課三週。

第二是糞口傳染:
腸病毒生存力、繁殖力強,經腸胃道排出長達2個月。


第三是接觸傳染:
污染的手接觸摸眼、口、鼻而受到感染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茹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